肝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每天正常吃飯、睡覺、上班,體力也都沒問題,怎麼可能會得肝癌?!」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通常都無法接受: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在沉默中進擊,大約有60%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才會很快出現症狀。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已是肝癌晚期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栓塞治療 也有新作法
文/許金川
Q:我的媽媽因輸血感染C型肝炎,3年前發現有肝癌,接受動脈栓塞治療,迄今已經做了7次。
請問除了動脈栓塞外,難道沒有其它更好的治療方法嗎?可以一直做栓塞治療嗎?有沒有治療次數的限制?
A:動脈栓塞治療肝癌已行之有年,主要是運用肝臟有「雙重血液供應」的原理來治療腫瘤。「雙重血液供應」指的是門靜脈供應肝臟約3/4的血液,其餘1/4由肝動脈供應。
因肝細胞癌的血液大都來自於肝動脈,因此,栓塞治療就是將化療藥劑與一些油性栓塞物質堵塞供應肝細胞癌的肝動脈,讓腫瘤因為缺血而壞死,但其它正常肝組織仍有門靜脈供應血液,因此不大受影響。肝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每天正常吃飯、睡覺、上班,體力也都沒問題,怎麼可能會得肝癌?!」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通常都無法接受: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在沉默中進擊,大約有60%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才會很快出現症狀。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已是肝癌晚期
原則上,只要病人的肝臟功能穩定,沒有太差,肝臟主要的門靜脈沒有被堵塞,都可以做動脈栓塞治療。
臨床上有些病人甚至接受栓塞10多次,只是栓塞的次數越多,栓塞的困難度也隨之升高。
臨床上,對於栓塞效果不完全的腫瘤,也會合併局部治療,也就是用無線射頻燒灼術或酒精注射,將栓塞不完整的部分補齊,讓療效更完整。
近幾年來,還有不同的栓塞物質被研發出來,其中包括載藥型的栓塞微粒,也就是將化療物質與栓塞微粒球結合,以延長化療藥物作用於肝癌的時間。
另一種全新的栓塞物質是Yttrium 90微球體,主要是將放射性元素釔90吸附到微球體上,一樣以栓塞的模式將微球體放入到供應肝腫瘤的肝動脈內,做局部體內的放射線治療,對於有些病人療效更好。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C肝干擾素治療並不是化療
文/許金川
Q:我的母親是C型肝炎患者,之前有在診所追蹤,但是醫師並沒有建議她治療C肝。最近轉診到大醫院看病,醫師告知,媽媽有肝硬化了,但屬於初期肝硬化,肝功能還不錯。
醫師建議我們應該積極接受C肝治療。但媽媽聽說C肝治療會有很多副作用,跟化療一樣可怕,就很猶豫,不敢治療。
請問C肝治療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A:C型肝炎的傳統標準治療是干擾素加上口服抗病毒藥物。最近陸續有新藥研發出來,但大都還是需要合併干擾素使用。最近在美國上市的新藥Sofosbuvir可不需合併干擾素,效果良好,副作用也很少,但是藥價非常昂貴,台灣還在做臨床試用中。
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治療期間確實會有一些副作用,導致許多C肝患者望之卻步,包括有發燒、疲倦、全身肌肉痠痛、皮膚起疹、掉頭髮及胃口變差等,另外也會出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貧血症狀,甚至會引發甲狀腺功能異常。
雖然這些副作用與某些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有點類似,但C肝干擾素治療與化療是不一樣的。
針對前述這些副作用,醫師在治療期間會仔細監測嚴重程度,必要時,給予一些輔助治療。若情況嚴重者也會調整用藥劑量,不過,通常在停止治療之後,副作用就會慢慢好轉緩解了。
您的母親有C型肝炎,也有肝硬化,目前肝臟功能還正常,如果本身沒有其它C肝治療的禁忌,最好還要積極接受治療,才能避免C肝病毒持續殘害肝臟健康。萬一害怕或無法忍受干擾素的副作用,只好等新藥在台灣上市時再治療。不過,這段期間內一定要密切追蹤,做完整的肝臟檢查,尤其沒有辦法預測肝癌何時會長出來,不可掉以輕心。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愛肝加油站:慢性B肝急性發作,恢復時間難預估
文/許金川
Q:我的兒子今年37歲,有B肝帶原,由於工作很忙碌,平常並沒定期追蹤肝臟狀況。這兩週他腹脹、疲倦厲害,檢查後發現肝功能指數(GOT、GPT)高達3000,醫師趕緊安排入院。
目前他的GPT降到1000多,可是黃疸指數卻開始往上爬升。目前有服用B肝藥物,隔幾天抽血檢查,醫師卻建議他要做肝臟移植評估。
難道沒有更快、更積極讓他恢復的辦法嗎?
A:一般來說,B肝帶原者幾乎是一點症狀或感覺都沒有,也因此很多B肝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有帶原,卻往往因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定期追蹤的重要。等到黃疸升高、眼睛黃、皮膚黃才就醫,通常都表示肝臟已經出問題了。
目前您的兒子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且已經到了猛爆性肝炎的程度,此情況需要入院觀察,在確診後,會趕緊用抗B肝病毒藥物治療,以壓制B肝病毒的活性,降低B肝病毒量。
同時大約2-3天也會抽血檢測肝指數及黃疸指數等變化,如果黃疸指數持續升高,臨床上確實會建議先做移植評估的準備。
針對您兒子的情況,現已經用上B肝抗病毒藥物,也密切追蹤指數的變化,再加上肝臟移植評估,對於B型肝炎急性發作的患者而言,就是最積極的治療了。
臨床上,此類患者的指數變化常常是GPT升高到一定程度且開始下降之後,黃疸指數才開始往上升高,如果黃疸指數越來越高,甚至高達30以上,人也慢慢意識不清,就要準備做肝臟移植了;反之,如果黃疸指數慢慢下降,表示肝功能在恢復中,就不需做肝移植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患者 仍有機會手術切除肝腫瘤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是一位B型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在7年前發現肝癌,這幾年陸續做動脈栓塞和電燒治療,半年來一直有在追蹤治療一顆腫瘤,但栓塞效果並不好,也不適合電燒。
最近醫師建議我們乾脆用腹腔鏡將腫瘤切除,因為這顆腫瘤長在肝臟邊緣,可是我記得之前醫師說我的先生有肝硬化,開刀的風險比較大,所以過去都用栓塞及電燒治療,為什麼這一次醫師卻建議我們手術切除腫瘤呢?
A:肝癌的治療方式目前主要有手術切除,包括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與近年來發展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如果不適合手術,可以選擇動脈栓塞、局部電燒治療及標靶治療等,肝臟移植則是肝癌病人治療上最後一道選擇!
不過,肝癌復發每一次的情況都不一致,腫瘤的顆數、大小、位置等可能都不一樣,因此,該用何種方式治療,都需要再重新評估。
腫瘤長在肝臟邊緣,動脈栓塞效果不佳,又不適合電燒時,確實可以考慮用腹腔鏡切除,臨床上,腹腔鏡手術大都適用在位置侷限於肝臟左葉或較邊緣的部位。
只是對於肝硬化合併肝癌的患者,如果要手術切除腫瘤,確實要更謹慎,因為肝臟功能不如一般正常的肝臟,術後肝臟衰竭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不過,也並非全部的肝硬化患者都不適合手術。假若目前肝臟功能檢測起來都還正常,且手術切除的肝臟範圍也不大,整體的手術風險還在安全範圍內,還是可以接受手術切除治療的。
(作者許金川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以下文章來自: http://blog.udn.com/vector/21071684
- Mar 31 Sat 2018 22:31
《愛肝加油站》栓塞治療也有新作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