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每天正常吃飯、睡覺、上班,體力也都沒問題,怎麼可能會得肝癌?!」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通常都無法接受: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在沉默中進擊,大約有60%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才會很快出現症狀。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已是肝癌晚期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28)天公布,104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大腸癌標準化率相較103年每10萬人減少1.7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下降最多的癌症,也是歷年來首度下降的紀錄。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以性別來看,男性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6.5人,前10大癌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膀胱癌。
女性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則每10萬人口273.1人,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發生在男性居多者為口腔癌與食道癌,分別為女性的11.6倍與15.8倍皆與吸菸、飲酒、嚼檳榔息息相關。
大腸癌發生人數雖10度蟬聯第一,但發生人數首度下降,較103年減少185人,顯示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的效果已逐漸產生。
有關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率的貢獻度,以大腸癌為例,國健署長王英偉說,104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腸癌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下降最多,主要是因為腸癌篩檢得很成功,在篩檢中發現息肉是癌症前期,馬上將息肉切除就不會癌變,所以篩檢是很重要的。
吳建遠指出,外實證顯示大腸癌篩檢可貢獻逾5成,國健署依據歐美先進國家醫學實證,免費提供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FIT),此種檢查安全、簡單又準確,沒有侵入性、不會疼痛,方法簡單,而且可以發現癌前病變,即早切除可有效預防癌症發生。
肝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每天正常吃飯、睡覺、上班,體力也都沒問題,怎麼可能會得肝癌?!」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通常都無法接受: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在沉默中進擊,大約有60%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才會很快出現症狀。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已是肝癌晚期
吳建遠提到,自93年迄,今近七成符合篩檢年齡的國人曾做過大腸癌篩檢,經篩檢發現,有93%以上是屬於癌前病變及0-2期的癌症,預後佳,5年存活率將近7成,但若不是經篩檢所發現的癌症,則早期個案比率不到3成(僅24.8%),預後較差,且經過本土最新的資料分析,大腸癌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4成4。
以下文章來自: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30285